《从一起物资购销纠纷看物资企业的经营管理》

【案情简介】甲市A公司驻乙市办事处将一批钢材的提货单转让 给乙市B公司,B公司又转让给本市C公司,C公司以支票方式支付货款给 B公司,B公司在支票“背书人”一栏内盖上财务章后转交A公司乙市办事 处。后C公司因未提到货要求退款,B公司退款后向A公司乙市办事处追讨, A公司乙市办事处又将另一批钢材的提货单转让给丙市D公司,由D公司直 接将货款汇入B公司帐户。后D公司仍未提到货,遂提起诉讼。

D公司向乙市法院起诉B公司,要求其退还货款,该法院认定B公司不当得 利,应将款项退还D公司,并在其主持下由B、D两公司就此达成调解协议。 B公司转而起诉A公司,在调查中发现,经其背书的支票并未进入A公司或 其乙市办事处帐户,而是进了乙市E公司的帐户,遂将E公司亦列为被告, 法院又将承包A公司乙市办事处的王某追加为被告。最后,法院判决A公司 与王某连带承担退还B公司货款的责任,经法院执行,这起钢材购销纠纷 遂告结束。

这起钢材购销纠纷虽然涉及的单位比较多,但并不复杂。然而从纠纷的 产生到最终解决,却有许多涉及物资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值得探讨。 笔者在此撇开法院的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以及当事人各方的观点,而从 法律的角度就这些问题作简要的分析,希望读者们特别是从事物资营销 工作的读者能从中得到某些启发。

一、关于合同

本案事实上涉及三个购销行为,然而均无书面合同。因为无书面合同, 在D公司诉B公司这一诉讼中,双方业务员就谁是合同的主体发生了争议。 我国经济合同法明确要求经济合同须以书面形式订立。书面合同既是履 行合同的依据,也是处理合同纠纷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物资购销往 往数量较大,而且涉及质量、包装、交货地、运输、结算等诸多因素, 订立书面合同是物资购销的最基本要求。订立物资购销合同一般可以采 用格式合同,并严格按照规定逐条填写。

严格按照格式订立的合同通常比较严密,但是还是会产生合同纠纷,为 什么?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资信调查是签订经济合同前的一项重要的准 备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资格调查,一是信用调查。?前者是指调 查对方当事人的经济合同主体资格及对方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经办人 和委托代理人的资格,后者是指调查对方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和履约信用, 履约能力的调查包括支付能力(如注册资金、资金来源、经营状况等)和 生产能力(如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交货能力等)两个方面。特别是与没 有实业的物资经销企业订立大宗物资购销合同更要谨防商业欺诈。

二、关于授权代理

在本案诉讼过程中,B公司提出其业务员超出了授权范围,拒绝对其经营 结果承担责任。这是个有讨论价值的问题。根据民法通则,公司只对其 法定代表人以公司名义所为的行为负责,业务员从事业务活动,须有法 定代表人的委托,实际上是代理关系,业务员须在授权范围内订立经济 合同。但在国内通行的做法却并不审验对方业务员的授权委托书,因而 合同生效与否须看是否盖有合同章(或者业务章)。因而在目前,诸如资 金审批权限等限制性的规定是对本企业业务员的有效约束,但不能对抗 合同对方当事人。

三、关于票据

本案涉及的支付手段有两个,一是以支票支付,一是以汇票支付。在D公 司诉B公司诉讼中,?法院根据现行银行结算制度中关于取得票据须以合 法的商品交易为基础的规定,认定B公司为不当得利,而在B公司诉A公司 和E公司的诉讼中,法院则以国际通行的票据的无因性为依据,认定E公 司取得票据权利是合法的。显然我国票据制度与国际惯例不相一致,但 是撇开这一点,我们会注意到B公司存在着重大过失,那就是其在支票上 背书时,没有填写“被背书人”,致使E公司无须A公司的背书直接取得 支票。因此,票据背书不填写“被背书人”与签发空头支票具有同样的 危险性,任何人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该票据,均可持票向银行结算。

在目前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票据的信用出现了危机, 退票、拒付现象时有出现,接受票据的业务员应当注意票据印鉴的完备 与有效,更重要的是对出票人支付能力及商业信用的把握,特别是对远 期汇票的出票人更应谨慎。

四、关于担保

B公司向法院起诉A公司后,即申请财产保全,请求冻结A公司的帐户或 查封其等值财产,法院裁定冻结了帐户。A公司马上以车辆等作为担保, 法院遂解除财产保全,A公司的经营活动因之未受影响。在经营活动中, 往往还有为履行合同提供担保的,这一类担保通常由其他公司提供,在 被担保人不能履行合同时,担保人即负有按照担保合同代为履行或者赔 偿的义务。因而一般不宜轻易对外提供担保。对于以自有财产担保的, 应由有资质的评估部门进行价值评估,对于第三人提供担保的,要调查 其担保能力。此外,法律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因而 在经济活动中不能接受国家机关的担保。

五、关于调解

调解不是经济案件诉讼的必经阶段,但是法院通常要劝说当事人调解, 有些地方法院还专门成立经济纠纷调解中心负责经济纠纷的调解工作。 当事人通常也愿意调解,这是因为:对于原告来说,调解可以缩短诉讼 期限,一旦双方当事人经调解达成协,协议即生效,不存在上诉的问题, 可以减轻讼累;而且调解不伤和气,仍然可以维持业务关系。对于被告 来说,通过调解可以得到原告的一些谅解,在还款期限上有个宽限,还 可以减免违约金或者赔偿金等,此外不至于因败诉而影响自己的商业信 誉。当然调解应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在调解中明 显处于不利地位,那就应该拒绝调解,保留上诉的权利。

六、关于诉讼第三人

本案经过两个诉讼阶段,耗时一年多,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才得以 最后解决。但是,若在D公司诉B公司时,法院即依法通知A公司和开具 提货单的某轧钢厂作为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则可以很快结案,减轻当 事人的讼累,也减少法院的工作量。从本案整体看,A?公司乙市办事处 和开具提货单的某轧钢厂共同造成了这起购销纠纷,处于该纠纷的中心, 应是责任的最终承担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案件处理结果同第三 人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其参加诉讼。在本案诉讼 中,若法院通知A公司和轧钢厂参加诉讼,则退还货款或者履行合同的责 任归于A公司和轧钢厂,这样B公司就无须参加两个诉讼,无须承担责任, 也无须承担诉讼费用,D公司则可以更早一点追回货款,缩短资金被占用 的时间,法院则不必重复审查同一事实,不必应D公司的申请执行B公司, 再应B公司的申请执行A公司。

七、关于提货单

本案涉及的几方当事人都是围绕转让钢材提货单却因提不到货而发生纠 纷以至涉讼。前后两个诉讼都是围绕着购销合同关系和票据关系而展开, 而开具提货单的某轧钢厂却逍遥于诉讼之外。笔者认为本案真正的责任 承担者恰恰应该是该轧钢厂,按照国际惯例,提货单应是货物的物权凭 证,提货单一经开出,出单人即负有按提货单标明的数量、质量、规格 等向提货单持有人交货的义务,记名提货单则应向记名者交付或者按其 指示交付。出单人不能因为结算等理由拒绝交货。

八、关于承包

A公司在乙市设立办事处并承包给王某,根据承包协议,A公司为王某提 供其公司的合同章、财务章和空白介绍信,王某每年上交利润若干,办 事处的一切债权债务均由王某自行承担。这是一份内部承包合同,在B 公司诉A公司诉讼中,A公司以此拒绝承担退款责任。我们知道,承包协 议是调整发包人与承包人经济关系的,其对第三人的效力关键要看承包 人是以其自己的名义还是以发包人的名义从事经济活动,若以自己名义 从事经济活动,则其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若以发包人名义从事经济活 动,则实际上是个代理关系,其行为的结果归于发包人,这就又回复到 上文所论及的授权代理问题,不再重复。本案中的王某在经济活动中使 用A公司的合同章、财务章,A公司应对其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债务负责。

九、关于帐户

帐户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帐户管理不善往往造成比较 严重的后果。有些单位出租、转让帐户受到银行等部门的处罚,根据中 国人民银行的规定,出租、转让帐户的要处以发生额5%的罚款;有的不 法分子使用租用来的帐户诈骗,转移资金或者提现后逃脱,给出租帐户 的单位留下沉重的债务,甚至使其成为诈骗犯的帮凶;有的不法分子使 用租来的帐户时偷漏税,使出租帐户的单位受到税务部门的处罚。本案 中承包A公司乙市办事处的王某就是通过将支票打入E公司帐户而实现转 移资金的目的。

通常一个企业单位有两个甚至更多的帐户,使得经济纠纷发生后,法院 无法对其采取有效的财产保全措施。因为被告单位可以在不同帐户之间 转移资金,而且即使法院知道其所有的帐户也无济于事,假设法院要冻 结其10万元资金,该单位有两个帐户,那么法院只能裁定两个帐户各冻 足5万元,而不能裁定两个帐户各冻足10万元,因为如果这样冻足则可能 冻结了20万元,侵害了被告的权益。但是若裁定两个帐户各冻足5万元, 则可能只冻结到5万元,而且该单位还可以另外再开立帐户。这种多头开 户的情况是由我国金融秩序的混乱造成的,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信不久会得到妥善解决。

十、关于上下级公司的关系

近几年来,有些单位热衷于开办企业,有的开办非独立法人的分支机构, 有的则开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但资金毕竟有限,通常在企业开 办手续办妥后便将资金抽逃出去,将新办企业的帐户作为应急备用帐户。 本案中D公司向法院申请对B公司强制执行时,发现B公司帐户存款所剩无 几,于是找到B公司的上级公司,上级公司以公司为独立法人单位为由, 拒绝承担责任,后D公司通过查阅工商登记档案得知B公司的注册资金是 由其上级公司拨款而来,而B公司的财务报表又不能反映其注册资金的去 向,B公司的上级公司遂不得不承担其拨款范围内的债务,而且受到了工 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经济处罚。

市场经济实质上就是法制经济,从宏观的市场调控直至微观的市场行为 都需要法律的规范。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明显减弱,政府主要通过经 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控宏观经济的运行。物资企业长期以来是计划经 济体制的宠儿,要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如鱼得水,其领导必须熟识企业法、 经济合同法、税法、劳动法等经济法律,了解民法、民事诉讼法的一般 规定,这样才能用法律来规范企业行为,保护企业利益,企业的管理和 经营才能走上正轨,企业才能良性发展。我国“复关”后,国内市场将。 成为国际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要提高物资企业的 国际竞争力,还必须熟悉国际经济法律和国际惯例。

(本文发表于《中国物资经济》1995年第7期。)


法律桥 | 自画像 | 耕读园 | 案例选 | 法律链 | 收藏室 | 联系我 | 英文版